生命博物館
民國114年10月08日(三)  歲次乙巳08月17日 酉時
生命博物館橫幅
帳號:
密碼:
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按鈕:會員中心 按鈕:人生不落閣 按鈕:生命紀念館 按鈕:生命人文 按鈕:資訊網絡 按鈕:服務中心

環保葬法
 

環保葬法可分樹葬、灑葬、海葬、花葬等,說明如下:

(一) 樹葬與花葬:
樹葬與花葬是指於公墓內將骨灰藏納於土中,再植花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之安葬方式。實施樹葬之骨灰須經研磨裝入容器,其容器材質應易於自然腐化,且不含毒素成份。目前多使用玉米澱粉做的、可分解的骨灰罐。

(二)海上骨灰拋灑(海葬):
海葬是將研磨處理過之骨灰(或裝入無毒性易分解材質之容器)拋灑於政府劃定之一定海域。火化後的骨灰,需經過再處理,使其成為小顆粒或細粉,目前的作法是用雙層環保袋包裹盛裝,並加入五彩石增添重量,當船行駛至外海,由家屬為亡者做最後祝福祈語後,將環保袋伴隨鮮花拋向海中,於眾人默禱下,目送骨灰沉入海中。
骨灰撒海,衝破了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繼墓葬以後的重大改革,是人類思想的一大躍昇。台灣地區四面環海,海葬若能慢慢蔚為風氣,將是未來台灣殯葬文化另一特色。

(三)(公墓內)骨灰拋灑、(公墓外)植存:
在政府劃定的特定綠化地點、花園或森林,以拋灑或埋藏骨灰之方式進行,不立墓碑不設墳,不記亡者姓名,以供永續循環使用,並彰顯人於往生後一律平等之觀念。
環保自然葬法符合環保又節省墓地,想想看,在看似公園的墓地,其中開滿玫瑰、櫻花、山茶、杜鵑、海芋等花朵,到處長滿樹林,蒼翠蔭天,不見一絲黃土,如此景象對於逝者是何等的享受、何等的安詳!人死後,終究黃土一壞,予其讓蛆蟲啃食,倒不如火化成灰,回到大自然的懷抱,無論是樹葬、灑葬、海葬、花葬,都是透過大自然的洗禮,讓生命經火化銳變,而脫胎換骨,浴火重生,來的自然,走的輕鬆安祥!


   參考資料:
   ● 環保自然葬介紹




同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免責聲明 ▏瀏覽器相容性
  • 支援 IE 8 以上
  • 支援 FireFox
  • 支援 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