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博物館
民國114年10月08日(三)  歲次乙巳08月17日 酉時
生命博物館橫幅
帳號:
密碼:
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按鈕:會員中心 按鈕:人生不落閣 按鈕:生命紀念館 按鈕:生命人文 按鈕:資訊網絡 按鈕:服務中心

【台灣】排灣族的喪葬禮俗
 

病死者臨終由家屬敬奉飯菜,表示最後一餐;然後用布或毯包紮死者屍體,運至山中深埋七尺後上蓋大石,由巫師默禱後離去。第四天家屬再祭祀後,以酒、肉款待巫師。祭喪服期間:如頭目家庭喪事,全部落五日都頭纏黑布帶,女戴竹帽白頭巾、肩與腰圍皆繫白布以為標幟,可謂樸素而節約。族人認為人死後靈魂變成死靈。死靈有善惡兩種,善死者為善靈,可歸大武山靈鄉成為祖靈;橫死、惡死者之靈魂變成惡靈,徘徊在死去之地而成為幽靈,向路過之人作祟;至於幼兒夭死者之靈,則可返回太陽處以便再次投胎。

台灣原住民的喪葬儀禮,除了一般常見的室外土葬之外,比較特殊的便是室內屈肢葬。以排灣族為例,排灣族相信人死後會變成鬼,善終(病死)的親人埋葬在室內,善終的鬼也是善的,因此可以和自己的祖靈住在一起,等室內埋滿了之後就搬出舊屋,另牽新居;意外死亡的人叫做凶死,不能埋葬在室內,要埋在郊外偏僻的地方,因為凶死的鬼會找人麻煩。

除了排灣族之外,過去布農族、魯凱族、卑南族、泰雅族都有室內葬的習俗,不過現在大都埋葬在室外了。一般葬在室外,就會有墳墓及墓碑,可是對居住在蘭嶼島上的達悟族來說,不設立墓碑是他們的傳統習俗。因為達悟族認為往生者為惡靈,人死後一兩天之內就要完成埋葬,埋葬的地點不設墓碑,沒有墳墓,時間久了雜草叢生,也找不到埋在哪裡,他們視埋葬族人的地方為「禁地」,也沒有掃墓習俗。

對部落民族來說,死亡不只是個人或家庭的事,更是整個部落的事,為了幫助喪家走出哀傷與不幸,卑南族的知本部落每年元旦都會舉行「除喪祭」,也就是由長老帶領年輕人組成的隊伍,到去年一年家中有喪事的人家去進行除喪儀式,解除喪亡的不幸與不潔。另外,卑南族在重要祭典中也安排了除喪儀式。

譬如象徵少年晉級到青年的猴祭,除了刺猴這項重頭戲之外,在祭典當天,大家會推選父母健在的少年,到今年曾經有喪事的喪家去開門除喪,為他們掃除穢氣。而在每年歲末舉行的大獵祭,也有這樣的除喪活動,當參加祭典的成年男子自山上狩獵回來後,由年輕人組成的隊伍,便開始到今年家有喪事的人家門口唱歌跳舞,同時請喪家的人一起出來唱跳,化解哀傷,經過這些除喪儀式,喪家從此就可以跟一般人一樣,參加部落裡的各種喜慶活動。


   參考資料:
   ● 三地門原住民藝文網




同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免責聲明 ▏瀏覽器相容性
  • 支援 IE 8 以上
  • 支援 FireFox
  • 支援 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