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孤是閩南民系一種廟會活動。中國閩南、潮汕、台灣部分地區以及香港的潮州人在中元節的普渡後,會將祭祀的供品提供民眾搶奪,稱為「搶孤」,其中一種較為人熟悉的是搶包山。一種說法是為了與孤魂野鬼搶奪祭品,另一種說法是為了嚇退流連忘返的鬼魂。台灣最負盛名的「搶孤」是東北角宜蘭頭城與西南隅屏東恆春的搶孤活動。潮汕地區以潮陽區潮南區最為盛行,其中以貴嶼鎮南陽,臚崗鎮,兩英鎮古溪比較大型。
以往為了賬濟貧苦亡徒爭搶祭品的掠奪活動變成了目前具有競賽性的民俗活動,將供品或旗子放置高柱上,將柱子塗滿油魯,令眾人同爬其柱,先得旗、物者勝。不但能取得獎品,且代表自己會得到神鬼的祝福。不過這是一項危險性很高的活動,時有傷亡,在清領時期,巡撫劉銘傳曾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