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博物館
民國114年10月08日(三)  歲次乙巳08月17日 酉時
生命博物館橫幅
帳號:
密碼:
加入會員 忘記密碼 
按鈕:會員中心 按鈕:人生不落閣 按鈕:生命紀念館 按鈕:生命人文 按鈕:資訊網絡 按鈕:服務中心

金銀紙錢的由來、種類與用途
 

民間祭祀,為亡魂焚燒紙錢從何而來,可說眾說紛紜,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是蔡倫造紙,及唐太宗夢遊地府有關。

 


【蔡倫造紙】

東漢和帝時,宦官蔡倫用樹皮、麻頭、破布等原料造紙。但因為世人不懂其新產品的好處,所以乏人問津導致產品滯銷。

蔡倫為了大量推銷自己的產品,與妻子經過一番計謀,決定詐死躺在棺材裡。蔡倫病死的消息傳出,親朋好友紛紛前來祭悼,蔡妻將事先備好上頭貼有銀箔的長方形紙錢分發給前來祭弔的親朋好友焚燒。前來祭弔的親朋好友對此甚感疑惑,向蔡妻詢問原由,於是蔡妻解釋:這是陰間通用的貨幣,在靈前燒紙錢可以幫助亡者買通鬼差,賄賂閻王如再繼續燒紙錢或許七日後可清醒復活。

七日後,蔡倫從棺木中復活,眾人大驚,咸信燒紙錢可積功德、延長壽命,也可以讓死去的親人在冥國有錢花用,從此燒紙錢之風,相沿成習至今。

 


【唐太宗夢遊地府】

唐太宗因為自己最喜愛的大臣魏徵被龍王所殺而哀痛欲絕,昏睡數日。據說他在這幾天中遊了地府陰曹,在行經枉死城時,聽到許多孤魂在哭泣,打聽之下,原來是自己當年南征北討,打下大唐江山時犧牲的將士以及敵軍和無辜的百姓。這些冤魂逼太宗施捨,免除其倒懸之苦。唐太宗於心不忍但卻一籌莫展。此時正巧開封府有個大善人名叫林良,平時就樂善好施,當地的僧侶常以其名義燒紙錢,因而積存了多座的「銀庫」 。康太宗得知,便向地借了一座銀山分發施捨,才得以全身而退。

唐太宗還魂後,派人攜帶所借銀錢及聖旨,到開封府歸還林良,林良說什麼也不敢收下。太宗就決定行功德,將這筆錢舉行水陸法會,建廟修祠,並特赦天下,廣召高僧超渡冤魂。

 


因此金銀紙錢的由來已久,又名冥紙、冥幣、冥鈔。俗以為人在出生時皆欠陰庫之錢,故死之後必須歸還,做法事時因而有還庫一項;又以為亡靈赴冥府途中須向陰曹差役及其他鬼魂好兄弟買路或施捨用,並祈亡靈能平順地到達陰府,能在陰府過得較好的日子,都會為亡靈不停的燒紙獻銀且多燒些。惟近年來,政府的宣導,民眾環保意識抬頭,焚燒量與種類已較為減少。


今將喪葬所用的金銀紙錢簡述如下:

1.天金:又分為極天金、大天金、中天金、小天金四種,拜獻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用。

2.壽金:通常用於祭拜土地公及神明,喪葬中如亡故者為佛教徒、齋友及其他素食者,期間有燒化壽金及往生錢。返主後,一般致贈親友用壽金。又巡山時,祭拜后土,亦須燒化壽金及刈金。

3.刈金:又名四方金,乞水時燒化供獻給水神,拜土地公、作七時拜判官王官時用。

4.福金:即土地公金,安葬時祀后土時燒化。

5.銀紙:自始喪起燒化最多的就是庫錢和銀紙。分大銀、小銀,大銀為祭拜祖先用,小銀則為祭拜亡靈及向陰曹差役買路或施捨鬼魂好兄弟用。也有在銀紙燒化之前摺成元寶狀者,於入殮時放進棺木內塞緊空隙,固定遺體不致搖動,且給亡靈帶去陰府時用。

6.白金錢:一般用以祭拜神明隨從「將卒」或寺廟守護神等,掃墓後用以壓放其上之「壓墓紙」亦即此。

7.庫錢:與銀紙同屬喪葬中燒化最多者,由長一尺四寸七分寬七寸二分的冥紙製成,庫錢十五張裝為的陰間一萬元。入殮時放置若干庫錢於棺木內,其目的與銀紙相同。庫錢一定有庫官、庫吏、庫夫。俗有謂人之十二生肖各有一庫,各庫有一庫曹。凡人自冥司轉輪出生時,向其生肖之庫曹借庫錢充當出生盤費,因而亡故即須繳錢還庫。燒化庫錢之時,遺屬等必須手牽手,圍成一圈,以防凶狠的鬼魂搶劫庫銀。另有一種以厚紙板糊成庫箱,內放紙錢並貼封條,與庫錢一起燒化。庫錢焚化後之灰燼,要保留起來於靈柩下葬後埋在其旁空隙處,謂之「隨身庫」。

8.據說各生肖一「擔」之庫錢數額,屬鼠者八萬,屬牛者三十六萬,屬虎者十一萬,屬兔者十萬,屬龍者十二萬,屬蛇者九萬,屬馬者三十四萬,屬羊者十萬,屬猴者七萬,屬雞者七萬,屬狗者六萬,屬豬者十二萬,因此在作功德時,燒化庫錢不可太浪費。

9.往生錢:此錢一面印有紅字往生咒,佛教徒、齋友及其他素食者都將此錢摺成蓮花狀,予以燒化。

 


   參考資料:
   ● 臺南市政府環保局-紙錢的由來
   ● 殯葬禮儀源俗手冊(臺南市政府 2011年08月)




同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隱私權聲明 ▏著作權聲明 ▏免責聲明 ▏瀏覽器相容性
  • 支援 IE 8 以上
  • 支援 FireFox
  • 支援 Chrome